《殷代史六辨》对帝辛的评价及其它
古都朝歌研究

 

   

 

 

百家争鸣 - 《殷代史六辨》对帝辛的评价及其它
《殷代史六辨》对帝辛的评价及其它
--------兼答王革勋《读殷作斌先生的<殷代史六辨>》
作者:殷作斌  加入时间:2014-3-14 19:25:03
 
《殷代史六辨》对帝辛的评价及其它
 
               --------兼答王革勋《读殷作斌先生的<殷代史六辨>》
 
    王革勋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祖根地朝歌、安阳地区的学者之一,因为他老人家的学术主张与我对殷代史的研究在大方向上是相同的。前些日子,为怕消耗内力,影响以中华殷氏为骨干力量的包括宋氏、汤氏、孔氏等在内的人口过亿的近200个姓氏的中华殷商后裔的团结,我一直想避免与他老人家在学术观点表述上有所摩擦走火,主张按“求同存异,各自表述”的原则来处理我与他老人家在对帝辛和殷末三仁评价问题上的某些不同认识。但王老近日在“淇县之窗”突然公开发表《读殷作斌先生的<殷代史六辨>》一文,迫使我不得不做出回应。但我的回应仍是希望王老理解我写《殷代史六辨》的苦衷,认清当前学术界对帝辛评价的形势和为帝辛正名的难点所在。当前,正确评价帝辛功过是非的难点,不是来自普通群众,而是来源于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书立说,中国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宋镇豪主编、由该所现任副所长王震中等十三位专家参编的11卷本巨著《商代史》和中国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编写组”编写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本人的《殷代史六辨》之所以能成书问世,正是中国历史研究所这两部大作催产的结果。自《殷代史六辨(征求意见稿)》单行本发向社会和赠送各位专家审读以来,笔者收到的反馈意见有五类。一是成汤的国号究竟是商是殷的问题,殷商时期诸侯国号和王朝国号是否真的是“冥前称商冥后称殷”的问题;二是帝辛的功过是非问题;三是成汤代夏立国之前的亳都与立国之后的亳都是否一地和汤亳的具体地望问题;四是王亥迁殷、上甲微在殷地复兴、盘庚迁殷这三处殷地是否在同一地域和殷的地望在哪里的问题;五是朝歌的历史定位问题。由于王老的《读殷作斌先生的<殷代史六辨>》只提及拙著《殷代史六辨》的第四辨《帝辛(纣)之功过辨》第五辨《微子评价辨》的部分内容,故本文也只谈如何正确评价帝辛和殷末三仁的问题而不言其它。
 
    关于对帝辛的评价问题,自从我的《殷代史六辨(征求意见稿)》于2013年12月份通过邮寄分发方式赠送  国内外殷商史专家和甲骨学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收到的专家反馈意见仍然以认为帝辛是暴君的意见为主,像王老这样认为帝辛是大英雄的反馈意见还是非常罕见的。多数专家认为我对帝辛的评价过于拔高,但他们也不否认甲骨文中关于帝辛征伐东夷人方等国奠定中华版图的史实和锐意改革推行新政等记载,也不否认就目前地下发现来看,甲骨文中尚无帝辛劣迹的记载。他们断定帝辛为“暴君”的史料来源仍然是古代传世文献(如《尚书》等)。他们为何不以甲骨卜辞记载为根据来重新评价帝辛呢?其理由有两点:其一是卜辞记载大多数是依帝辛自己意志的行为,帝辛自己当然不会令卜辞刻写者记载自己的暴君行为;其二是帝辛时期卜辞出土的数量还比较少,已出土的帝辛时期卜辞与帝辛在位长达30年(一说50年)的时间相比还很不相称,还不能据现有卜辞做出帝辛是否为暴君的评判。所以他们认为,就目前而然,评价帝辛的史料仍然应以传世古文献为主。这是多数专家的意见,说帝辛好话的著名考古家兼史学家只有一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但他也只主张“帝辛不是暴君也不是大英雄”,与我们对帝辛的认识仍然有很大一段距离。即是说,尽管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史家兼甲骨学大师郭沫若和董作宾、港台史学权威李定一等史学前辈都曾大声疾呼,为帝辛鸣不平,尽管75年来发掘出来的十几万片甲骨卜辞片对帝辛的所谓劣迹无一记载,但目前中国大陆还健在的大多数史学家还一致认为帝辛是暴君。而且这些老专家、老学者,多是国内殷商史学界的顶级人物,都是有巨大贡献的治史巨匠,其中有很多是指导我殷作斌跨入史学研究门槛的引路人,甚至是恩师。如中国历史所的王宇信、宋镇豪,北京大的李伯谦等都是当代伟大的甲骨学家、一流的历史学家、一流的考古学家,也都是我崇拜的恩师。他们虽在对帝辛的评价方面,与我们有很大的距离,但他们在殷商史研究领域和弘扬我们的先祖创造的灿烂文化方面都曾经立有大功,有很突出的贡献,比如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常玉芝女士从甲骨卜辞中发现的晚商的周祭祀谱,在研究我们的先祖殷代世系方面,其史料价值就远高于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对这一批认识各异、贡献很大的一大批老专家、老学者,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我发动殷商后裔的大部队以族势压他们对他们口诛笔伐好呢?还是和风细语地通过互相交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使他们放弃对帝辛心存偏见的观点加入我们的队伍好呢?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了使帝辛能真正得到正名,不仅应该也只能选择后者。
 
    面对殷商史界和甲骨学界、考古学界目前的复杂形势,在为帝辛正名时,得讲究策略。我们的策略,就是分步走,一步一个脚印,不是图一时痛快的高喊口号。一代伟人毛泽东为帝辛正名没有成功,一是因为他老人家为了当年的政治需要,心太急,想一步到位,将帝辛封为毫无缺点的大英雄;二是因为他太“左”,认为当年殷商王朝老百姓都拥护帝辛,这一点连郭老听到后,都感到惊讶;三是因为他在大树特树帝辛时,却挥起大棒打倒为我们殷家和人口达数千万的各姓氏殷商后裔歌颂了三千年的公认先祖----三仁之首殷微子,使其为帝辛正名只剩一个空架子,失去了人口过亿的各姓氏殷商后裔的支持,毫无群众基础;四是因为他将为帝辛正名与当时的政治紧密结合,利用大树特树帝辛来达到大树特树他老人家自己和亲密战友林彪的目的;利用大批特批帝辛的政治反对派---以殷微子为首的殷末三仁,来达到批判和排拆他老人家曾经的战友兼共和国功臣彭德怀、朱德、陈毅、聂荣臻、徐向前等老帅,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老战友和一大批史家家的支持。由于以上四大原因的存在,在毛主席过世之后,他为帝辛正名的成果立刻化为乌有了。因此,我们现在为帝辛正名绝对不能再走毛泽东为帝辛正名的老路。当年毛泽东为帝辛正名没有成功的四大原因归结成一个字,那就是一个“左”字,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为帝辛正名,不能过“左”,不能过急,得要讲究策略,稳扎稳打,有计划的一步一步地走向我们为帝辛正名的目标。
 
    我们为帝辛正名的步骤是:
 
    第一步:以古代传世文献为依据,以现代甲骨卜辞的发现为支持,学习近代史家顾颉刚,剥掉后世史家加在帝辛身上的层层罪名,先将戴在帝辛头上的“暴君”帽子摘掉。其办法是办网站、公开出书,大造帝辛是开疆拓土、锐意改革、推行新政的大英雄的舆论。将帝辛从暴君还原成中青年时抱负远大、很有作为的明君,同时也据周代文献记载指出其晚年居功自傲、盲目乐观、生活奢侈、固执已见、不听劝告、内政失策,终于沦为亡国之君的缺点。这就是王老指出的“骑墙”。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依靠认为“帝辛是功勋卓著的大英雄”的少数专家学者;尽可能地说服、团结认为“帝辛功勋卓著,过失也大,既是英雄,也是暴君”或认为“帝辛功勋卓著,过失也大,不是英雄,也不是暴君”的大多数专家学者;孤立少数认为“帝辛是万恶不赦的暴君”的专家学者。这种策略叫“依靠少数观点明确立场坚定的学者,如复旦大学钱文忠等,团结大多数中间派学者,如中国历史研究所的许多历史科学家,孤立少数立场顽固、坚持己见的学者,使他们的学术观点没有市场。这第一步,是搞纯软件建设,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第二步:是搞硬件建设。依靠殷氏企业家,并发动各姓氏殷商后裔企业家组成开发殷帝辛陵股份有限公司或集团公司,组织十亿元以上的资金,将位于淇县朝歌淇水之滨的帝辛陵园修建起来。因为帝辛陵园一天不建,帝辛就一天不得翻身。为帝辛正名必须搞硬件建设,光靠写文章,搞软的不行。
 
    第三步:完全树立帝辛的英雄形象,彻底还原其历史上叱咤风云、傲视天下的千古一帝形象。实现这一步关键是要有新的地下发现,比如朝歌殷代古城的出土、帝辛时期大量甲骨卜辞的出土。并以新的地下发现为支持,彻底梳理周武王尚书·周书·牧誓》和《尚书·微子等尚书篇章最初加于帝辛身上的不实之词,从根子上揭露周人为证明其伐殷的合理性平空编造出一套罪名加于帝辛头上强奸历史的险恶用心。我深知,要做到这第三步很难,因为如果没有新的地下发现,要完全否认周武王等西周统治者在《尚书·牧誓》等篇章中强加在帝辛身上罪名,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但我的直觉相信,朝歌和安阳的地下一定还埋藏着能为帝辛完全洗刷罪名和证明帝辛为周武王擒而杀之而非鹿台自杀的直接证据。我们就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吧!   
 
    也许王老会问我:“你是怎么想出,为帝辛正名的这些策略的?”这主要归功于我的恩师的教诲。我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老师,他生前留给我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叫做当科学家的五条标准。我为帝辛正名的三步走策略设计和为团结大多数而采用的“学术妥协”策略都来源于恩师留给我的当科学家的五条标准,虽然我自己不是科学家,但我一生是按照恩师说的当科学家五条标准要求自己的。由于恩师生前有言,绝对不可以他名义公开发表他的即兴之说“当科学家的五条标准”,所以我在提到这五条标准时,不能说出恩师的姓名,大家只要知道他是为我国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学家就行了。
   
恩师在一次即兴谈话中曾谈到科学家的五条标准问题,但是他生前同样有指示,说他这是即兴谈话,不准发表。因为恩师说,按这五条标准衡量,会伤及许多人,同时也会引起许多无谓的争论。加之恩师讲这个话是有时代背景的,是有针对性的,是与上世纪我国科学界的“XX之争”相关的,如果没有那场争论,恩师是不会提及当科学家的五条或者六条标准问题的,因为全世界谁也不会提出这问题,恩师当然不愿也不会出这个头。
 
恩师提出的当科学家五条标准是 要有超前眼光。要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旧说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不要固步自封要敢于否定自己。要带徒弟培养接班人要作学界的引路人不要囿于己见当学界的挡路石或绊脚石。恩师还说,在这五条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条:“不要固步自封要敢于否定自己”。恩师说,这第四条既是最重要一条,又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条。他说,有时他自己也难做到。这一条,不仅是说在必要时要勇敢地否定自己的学术观点,有时甚至要痛苦地否定自己的治学理念。恩师特别敬重梁启超,他说梁启超既带出了不少人才,又培养出梁思成这样的好儿子。他说梁思成在设计国家大型建筑时,国内外有些同行对他起初的方案不满意,国家领导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就又将图纸带回清华,修改了很长时间,才又提出一个新的设计方案,同行和国家领导人都为梁思成的新方案而折服。恩师说,令同行和国家领导人折服的不仅是梁思成的新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更主要的是为梁思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作学术妥协的人品所折服。为此恩师说,他的科学家五条标准还不够全,还要加一条:“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必要时要善于作学术妥协以团结大多数。”但恩师再三强调,他的这五条标准或六条标准,要随他一起“千古”以后带到八宝山去,只可私下里作参考,不可以以他名义公开发表,因为用这几条标准衡量,会伤及一批人,而且可能有人根本不同意,会引起无谓的争论。考虑到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人敢于提出鉴定某“科学家”是否符合科学家标准的问题,所以还是不公开提为好。即是说我们队伍中想当科学家的人自己可以按照以上五条或六条要求去做但不可以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现在我可以回答王老了,在为帝辛正名的第一阶段,我为什么要对帝辛一分为二了?为什么要“骑墙”呢?。其目的就是遵照恩师的教导,为了团结大多数人,暂时搞学术妥协,也就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殷作斌   2014-3-14 于江苏淮安
 
 
 



 

 
     
《殷代史六辨》对帝辛的评价及其它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