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古都学会副会长 谷慧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朝歌古都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朝歌古都文化研讨会,回顾总结学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研究学会下步工作发展方向,这是我县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县朝歌古都文化研究、文化挖掘上的一次盛会。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朝歌古都学会成立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会工作总结回顾
(一)学会基本情况
我县朝歌朝古都学会成立于1999年,以研究和挖掘朝歌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殷商文化、鬼谷子文化、卫国文化、姓氏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广泛团结朝歌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深度开发朝歌文化资源,努力增强古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迄今为止,学会广泛联系广大朝歌古都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加强研究,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出了很多成果,引起了县内外乃至全国学术界的一定程度的关注,为增加我县知名度,增强我县的软实力,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二)学会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朝歌古都文化研究
一是深入研究和挖掘商卫文化。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把商卫文化进行了梳理,分成殷商文化和卫国文化两类,这是朝歌古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殷商文化是指在朝歌范围内与殷商有关的文化。主要包括:商都文化、三仁文化、纣王文化、成语文化、姓氏文化、地名文化、传说文化、文物文艺以及延伸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存。殷商文化是朝歌文化的主干,也是朝歌文化的主流,更是朝歌文化的支撑。殷商文化遗存主要开发保护了古灵山、摘星台、朝阳山、三仁祠、纣王殿、纣王墓、折胫河、鹿台等数十处。其中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对古灵山、朝阳山、摘星台殷商文化遗存进行了开发保护和包装建设,古灵山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摘星台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朝阳山年内将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
卫国文化在朝歌的反映主要有:以卫国故城为代表的都城文化,以淇园为代表的古代园林文化,以卫武公、许穆夫人、荆珂等为代表的历史人物文化,以宋庄卫国贵族墓地为代表的卫国墓葬文化,以《诗经》中朝歌诗歌为代表的诗词文化,与卫国有关的成语文化和卫国宗教文化等等。其中我县卫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深入朝歌古都文化研究,多年来,我们还坚持定期召开朝歌古都文化研讨会、朝歌古都学会年会以及举办诗会、笔会等多种活动,建立和打造朝歌古都文化交流、研讨平台,使古都文化研究工作保持了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
二是深入研究和挖掘鬼谷子文化。
鬼谷子文化是朝歌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类型之一。鬼谷文化从文化类型上,可分为鬼谷子信仰(道教)文化、鬼谷子军事文化、鬼谷子纵横文化、鬼谷子沟通文化、鬼谷子商战文化、鬼谷子养生文化、鬼谷子算命文化、鬼谷子风水文化、鬼谷子隐居文化、鬼谷子教育文化、鬼谷子孝道文化、鬼谷子哲学文化、鬼谷子生存文化、鬼谷子政治文化等。鬼谷子文化在我县主要体现到旅游形态上,包括云梦山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大草原鬼谷子操场、五里鬼谷景区、鬼谷子隐居地以及北阳镇王庄村――鬼谷子故里和王禅墓等。
近年来,鬼谷文化在我县得到了深度研究,先后于1994年、2002年、2008年成功召开了三届“全国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多次召开“海峡两岸鬼谷子文化交流会”,从而,使我县鬼谷子文化享誉海内外。同时,鬼谷子文化也被应用到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商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多年努力,淇县被命名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鬼谷子文化的主要载体――云梦山景区被命名为“中国鬼谷子文化圣地”,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魅力景区”、“河南游客口碑最佳景区”等荣誉称号。
三是深入研究和挖掘姓氏文化。
古都朝歌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许多姓氏与朝歌有缘。据考证,有200多个姓氏源于朝歌,包括林姓、卫姓、康姓、商姓、殷姓等等,现有人口数万万之众,分布在中国、朝鲜、新加坡、越南和世界各地。
近年来,为深入研究朝歌姓氏文化,朝歌古都学会广大会员在我县姓氏起源、姓氏考证、姓氏研究和姓氏联谊活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编写论文、专著100多篇,组织和接待朝歌姓氏宗亲联谊活动、寻根问祖活动60多次,为我县姓氏文化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原姓氏寻根文化研讨会”、“朝歌姓氏文化研讨会”、“中原卫氏文化研讨会”、“淇县牛氏文化研讨会”等,并多次接待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各地姓氏宗亲会到我县寻根问祖活动。
四是深入研究和挖掘民间民俗文化。
我县的民俗文化主要有民众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姻文化、家庭文化、生产文化等。这些文化有些散落于民间,有些集中于旅游景区。为挖掘我县民俗文化,我们在婚丧嫁娶、民间趣闻、节日节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收集和整理,专门编写了《婚嫁礼俗》、《丧葬礼俗》、《喜事操办》、《丧事操办》、《节日节气》等著作,把我县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同时,我县民俗文化还体现在旅游上,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通过策划和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九九重阳登高节等旅游活动、设置民间民俗参与性娱乐项目等方式,使其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2、加强对外文化合作与交流
一是积极参加中国古都学会历年年会。自2000年中国古都学会第17届年会召开以来,我县朝歌古都学会作为会员单位,每年都积极参加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将我县朝歌古都文化进行对外交流和大力宣传,增强了朝歌古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参加了12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加强与国内外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学会成立以来,我们加强了与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河南省鬼谷子学术研究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全国姓氏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研究会、鹤壁市鬼谷子学术研究会以及台湾、韩国等海外多个姓氏文化宗亲会的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是加强了与国内高等院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坚持不断地交流与合作,使朝歌古都文化在国内多处高等知名院校得到了广泛传播。
3、加强了对外文化宣传。
一是加强了我县互联网网站建设。多年来,我县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了淇县人民政府网、淇县旅游网、云梦山景区网、古灵山景区网、淇县之窗等多个网站,将我县古都文化、鬼谷子文化、商卫文化、女娲文化、姓氏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等等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对外宣传。特别是由淇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网站――淇县之窗,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对我县朝歌古都文化的研究、交流、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该网站创办以来,共开设专题栏目1000多个,上传、发表各类专著、书籍数百部,上传各类文章上万篇,网站将我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历史名人等等都尽收其中,为朝歌古都文化的研究构建了平台。
二是加强了媒体广告宣传。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杂志、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大河报、鹤壁日报、淇河晨报等纸质媒体刊发各类文化新闻稿件3000多篇;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鹤壁电视台、淇县电视台播报各类新闻、专题1000多条(期);在大河网、河南旅游资讯网、万鹤来旅游网、淇县人民政府网、淇县之窗、淇县旅游网等网络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0000多篇。
4、加强了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我县作为殷商四代帝都和卫国国都,为做好地上地下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我们通过多年努力,给全县78处“国保”、“省保”、“县保”单位和13400件馆藏文物建立完善了档案资料库。在加大文化发掘和保护上,我们密切配合国家、省、市考古单位在淇县考古发掘,努力寻找考古新发现。先后配合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濮阳市文物工作队和鹤壁市文物工作队,对南水北调工程穿越淇县段进行考古发掘,文物勘探达23.2万平方米,共发掘墓葬106座,出土文物达5400余件;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我县发现的宋庄东周贵族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达3920件,多数青铜器、礼器等文物珍品;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我县庙口镇大李庄先商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以上文物发掘,对研究我县先商文化、东周时期、战国时间以及汉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卫国故城和云梦山摩崖,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野外文物被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丰富的淇县文物,灿烂的朝歌文化,使国内外众多领导、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赏考察。其中日本、德国、英国等12国家的专家曾多几次来到淇县考察。
(三)取得学术成果
学会广大会员通过多年努力,编印了《朝歌揽胜》、《潮涌朝歌》、《天涯海角淇县人》、《淇园随笔》、《解读朝歌》、《朝歌春秋》、《朝歌稽古》、《朝歌楹联大观》、《鬼谷子与云梦山》、《发现朝歌》、《朝歌苦旅》、《我看淇县旅游》、《梦痕》、《冬天的背影》、《朝歌民间故事》、《鬼谷子授徒连环画》、《韩峰小小说集》、《淇河古诗三百首》、《鹿台泪连环画》、《淇洹集》、《古都朝歌》、《淇水关》、《南关索古》、《学广集萃》、《淇县方言》、《淇县农业方言》、《为人处事谚语》、《俗话俚语》、《地方歇后语集锦》、《儿歌民谣》、等书籍、专著100多部,编写发表论文800多篇幅,按期出版《朝歌古都学会会刊》30多期;同时,我们还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制作了16集电视连续剧《鬼谷子》、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配音的专题片《朝歌风•云梦魂》、由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淇县文化旅游宣传片》等影视宣传片。学会成员还创作了许多反映朝歌历史和现实的小说、散文、诗歌、歌曲、戏剧、小品、曲艺等文艺作品,积极参与县“朝歌风艺术团”活动,宣传朝歌历史文化,扩大了古都朝歌的影响。
二、学会下步发展方向
(一)进一步深入文化研究,不断推出新的学术成果。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围绕朝歌古都探源、朝歌古都寻根、淇河文化、商卫文化、商纣王研究、三仁研究、鬼谷子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方面,坚持不断地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挖掘,推出文化精品,为我县文化发展做好参谋。
(二)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为古都文化研究构建平台。要在召开古都学会年会、会员代表会、理事会等学会会议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文化研讨、文化交流、专题调研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创办会刊,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展示学术成果,增进文化交流,扩大朝歌古都文化对外影响。
(三)进一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为我县文化发展注入活力。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积极吸收有志于推动我县文化建设、有兴趣从事文化研究工作的同志加入到学会中来,积极投入到学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来,锻炼和培养一批骨干力量,为我县文化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同志们,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我们广大会员新的使命。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工作精神,更加崭新的工作姿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征程中做出新的努力,使朝歌古都学会真正为全县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的战斗堡垒,为建设富裕美丽、繁荣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淇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