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评价辨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微子评价辨
微子评价辨
 
作者:殷作斌  加入时间:2013-12-22 18:28:05

微子评价辨 

从西周至清末,在帝辛(纣)被视为“暴君”的几千年间,微子被众多史家和殷商后裔崇敬并歌颂了几千年,被孔子尊为殷之三仁之首。历代的殷商后裔,上到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视微子为心中的圣人。但这种情况随着帝辛(纣)被重新评价而有了变化。因为微子与帝辛(纣)的治国理念不同,想重新评价帝辛(纣)的专家学者,第一想到的必然是也要重新评价微子。在重新评价微子的人中,最有影响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他认为微子不仅是帝辛(纣)的政治反对派,而且是“汉奸”、“里通外国”分子。毛泽东等人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呢?本辨就是想通过讨论弄清这个问题。
子姓家族建立的国家被周灭了以后,末世商王帝辛庶兄微子被周封于,以代殷后,又传国七百多年。子姓家族,在先秦历史上,从舜帝时兴起,直到战国中期微子的宋国灭亡止,前后共传国一千七百多年。在这一千七百多年中,子姓殷商族,历夏殷周三代,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族内大小氏族如林。殷商子姓家族中的这许多大小氏族,在后来姓氏合一的潮流中,都脱离了子姓,衍变成独立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源于殷商的姓氏就有近二百个。殷亡后殷商族不仅没有被灭种反而繁衍成如此庞大的姓氏群而且还熏陶出一代圣人孔子其功当首推微子没有微子宋国七百多年的存商续殷和文化传承今日殷商后裔的队伍就不可能如此壮大这就是微子虽跪着生卑躬屈膝降周但却被孔子尊为三仁之首和众多殷商后裔视微子为心中圣人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非殷商后裔的专家学者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的,然而,大部分殷商后裔的家族情怀确实如此,笔者恳请老一辈专家学者能从著史目的和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充分理解我们殷商后裔崇祖敬宗的这种特殊感情,如若在为帝辛正名的同时,挥起大棒打倒为殷商后裔崇敬了三千年之久的微子,可能会伤及过亿殷商后裔的感情,有碍民族团结,也与“记史作后世鉴”的著史目的相孛。即是说微子以宋国获得大治使宋国成为周代传承殷礼的特区以及传弟不传子孙这两件事向世人证明他当年卑躬屈膝跪行求见武王主要是为了乞求武王下令罢兵停止在商王都屠城以保护百姓当然保护他自己不为武王诛杀也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的。继承君主之位的,是弟弟还是儿孙,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商族微子来说,这一点更是非比寻常。因为有殷一代在此问题上有过惨痛教训。甲骨卜辞周祭祀谱的破译证明,成汤立国后制定的王位继承制度本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后来遭到破坏。继成汤嫡长孙太甲(大甲王位的是太甲的嫡长子太庚(大庚,不是《史记》中的沃丁(甲骨文中,沃丁不被周祭,说明沃丁不曾为王,《史记》、《今本竹书》谓沃丁为王,当是误记。第五位商王以周祭祀谱为序,下同)太庚卒,嫡长子小甲即位《史记•三代世表》谓小甲为太康弟,实误。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也谓:“《三代世表》谓小甲是太康弟,误也。”但第六位商王小甲逝后,小甲弟弟大戊(太戊即位,等于夺了侄子的王位继承权,后来就出现了很多次“兄终弟及”的现象,这给殷王朝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被称为“比九世乱”,到第二十四位商王祖甲的时候,吸取教训,大胆进行改制,再次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后一直到帝辛,都是嫡长子继承。微子对祖制和以前的教训应该是了解的,但他却为什么偏偏忘记了教训,违背了祖制而立弟仲衍呢?这里面大有文章。
当然,成汤立国后制定的王位继承制度究竟是“嫡长子继承”还是“兄终弟及”,学界是有争论的。从《史记》来看,崩,弟外丙继位,外丙崩,弟中壬继位,似乎是“兄终弟及”,其实《史记》此说不真,其中另有隐情。从甲骨文中破译的商族祭祀制度和后世商王对伊尹的无限崇敬来看,《竹书》记太甲杀伊尹有误,还是《史记》放太甲于桐宫思过自新为真。笔者祖传的《家传》也证明了这一点。笔者曾祖殷高良字显祖,留有手抄本《殷氏家传》一部首页特别注明:“出于晋谱”,其后附有王亥仆牛上甲中兴比干力谏阿衡立威盘庚迁殷等脍炙人口的殷商先祖小故事集一册。到我上高中时,父亲始嘱我学习此祖传《家传》,但那时既不知其珍贵,也不懂其内容。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清华上大学时,才知其珍贵,才理解其部分内容。可惜毁于文革,不可复得。现在边读《竹书》、《史记》,边回忆,依稀记得一些故事情节。发现《阿衡立威》的故事情节,与《竹书》、《史记》记载大不相同。《阿衡立威》的故事大意是:成汤有三子,长太丁、次外丙、三中壬,成汤立长子太丁为太子,但太子先亡。汤崩,太孙太甲即位,汤命阿衡为顾命大臣,太甲不争气,不遵汤法,阿衡愤而立威,放太甲于桐宫,令其思过自新。国不可一日无君,阿衡先请其二叔外丙代之,外丙勉强应之,代了几年不辞而别,不知所终,阿衡又请其三叔中壬代之,未几而崩,于是阿衡摄政当国。后见太甲向善,阿衡喜,亲往桐宫,迎回太甲,还政于他,自告老隐退。故大宗殷后裔,皆视阿衡如己先祖,崇敬有加。阿衡者,伊尹也。这由东汉许慎的《说文》可证。《说文解字》”字条释文谓:“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由此可知,成汤钦定的王位继承制度不是兄终弟及”,而是嫡长子继承”。成汤立下的这个规矩,到小甲崩时被破坏了。显然,如果不发生太孙太甲被阿衡立威放逐的特殊历史事件,外丙也好,中壬也好,都是不可能为王的。而且据家父回忆,《家传》中还说,外丙和中壬两人,是你推我让,都不愿抢侄儿太甲的王位。民间《家传》的这个说法,虽既不同于《史记》,也不同于《竹书》,但与甲骨卜辞的考古发现及常玉芝推理颇为接近。这再一次说明,民间的传说或族谱或家学记载,与方志一样,对国之正史研究是有辅助或补充作用的,即使是看起来无用的《家传》之类,有时也会排上用场,一些专家学者轻视甚至排斥民间资料或神话传说、民俗传说是不可取的
按照子姓商族的祭祖规矩,如果是微子的儿子或孙子继承大位,则微子这一系是直系,后人祭祀他的时候会格外厚重,他的配偶也要受到后人的祭祀,如果是微子的弟弟继承大位,则微子一系就要沦为旁系,会被后王轻视。后来宋国的三十多位国君全是微仲衍后代,没有一个是微子的后代,就证明了这一点。这种规矩之厉害微子肯定清楚。微子有子有孙,且不止一个,可是他为什么还是决定把大位传给弟弟仲衍呢?这个问题古今都有人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微子的儿子“一说是孙子“”,山东微山殷氏族谱记载微子有子名“”,早卒,费生“与微子政见不合,特别是对微子“跪着生”的做法不满,微子封宋后多次到周去朝觐,但他的儿子“或孙子“一次也没有去过,而弟弟微仲则是微子的坚定支持者,故传之。此说貌似有理,但不经一驳,因为微子的儿、孙不止一个,见于文献和家谱的,就至少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因政见不合不可立,还可以立另一个。笔者思前想后终于悟出可能的原因现记于此供读者参考:帝乙临终时,他与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商量王位继承人的事,箕子建议立贤能善良的大儿子微子,比干则主张让小儿子帝辛继承王位。比干说,微子虽是长子,但是庶出,帝辛虽小,却是嫡子。最终帝乙采纳了比干的意见,让帝辛继承了王位。对此安排,微子肯定是有意见的,加上后来帝辛失德专横,不听劝谏,微子当然更是心寒。后来武王伐纣微子作壁上观认为反正周弱殷强蚍蜉撼树谈何易,起初他只是想利用周的力量狠狠地教训弟弟帝辛一顿,让其吸取教训,洗心革面,万万没有想到武王只用一天的工夫就活捉帝辛,并被斩首示众。微子看到大商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为保民存己,才卑躬屈膝地“跪行”求见武王,乞求武王下令罢兵,以保百姓。这件事对微子触动很大,震动也很大。微子当时的感觉可能如五雷轰顶,他根本没想到因为自己作壁上观关键时刻没有帮弟弟帝辛一把会导致弟弟帝辛被杀会导致整个大殷的灭亡此时微子十分内疚自觉愧对先祖所以决定让自己这一支系隐于民间不当显族故才有传弟不传子孙之举宋国后来的三十几位国君没有一个是微子之后正是微子自觉愧对先祖的自责心理的佐证
 



 

 
     
微子评价辨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