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并非蛇蝎女,商纣也并非那么昏庸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妲己并非蛇蝎女,商纣也并非那么昏庸
妲己并非蛇蝎女,商纣也并非那么昏庸
 
作者:鲁夫  加入时间:2012-2-12 12:20:43

查看了很多史书后发现,妲己并非蛇蝎女,商纣也并非那么昏庸.

  妲己,这个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的妃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大多数人都是从小说《封神演义》或者电视《封神榜》中知道的。

  关于妲己的相貌,《封神演义》中说妲己恍然是一块美玉无瑕,娇花钦语,脸衬朝霞;转秋波无限风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乌云叠鬓,杏脸桃腮,娇柔柳腰,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宛转,脸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如此出色的外貌描写,可说是将妲己的美丽神化了。

  电视《封神榜》上甚至上演周人灭掉商朝后,将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在杀死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大家所知道的妲己是冀州候苏户的女儿,是个奇美无比的女子,并且生性善良仁慈,但是在入宫途中被九尾妖狐害死,并被其附身,占了她的肉体,这才有了后面令人发指的恶行。

  她怂恿纣王残害忠良,滥杀无辜,曾在情挑周文王之子伯邑考未遂后下令将他剁成肉酱,做成肉饼让周文王吃下。

  她喜爱听人痛苦的惨叫声,为此纣王滥用酷刑,创出炮烙、虿盆、醢刑等可怖酷刑。

  她假装心病,要皇叔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做药引,将比干剖心而死。

  还设计让大将黄飞虎的妻子贾氏被纣王逼奸,使其羞愤自尽而亡。

  怂恿纣王建鹿台和鹿园,肉林酒池,砍赤脚走冰之人双脚,敲骨验髓,以究其理;剖孕妇之腹以印证男女之猜……

  结果终于导致了十八路诸侯合力讨伐纣王,成汤铁桶江山因为这一个女人而覆灭。

  以上这种种恶行,不一而足,其狠毒心肠,被称为千古第一蛇蝎妇人,可说一点也不为过。

  抛开小说不论,甚至《史记。殷本纪》中也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这段是说帝纣喜欢喝酒,享乐过度,宠信女人,尤其宠爱妲己,只要是妲己说的就言听计从。他还让乐师涓创作了新的放荡的曲调,还有北里之舞和轻柔颓废的音乐。为了装满鹿台的钱柜和巨桥的粮仓,大大加重了各种税收。又大量搜取狗、马和各种珍奇的东西,塞满了宫室。还扩大了沙丘的大园子,增建亭台楼阁,搜寻了很多野兽和飞鸟填充。他怠慢鬼神。还在沙丘大搞舞乐杂戏等表演,用大池子装酒,把大量肉挂起来就象个树林,让男男女女光着身子在其中互相追逐,通宵饮酒取乐。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有背叛的,于是纣就加重刑法,还造出了残酷的炮烙之刑。

  由此可见,无论是传说还是正史都是说他们两人残暴不仁、骄奢淫逸,可是,真实历史中的妲己真的是如此恶毒吗?她真的是导致成汤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首先说成汤灭亡的原因,它是否真的是被妲己所覆灭。

  大家今天所知道的纣王,其中这个“纣”并不是帝号,而是周人讨伐时形容他的称呼,是"残又损善"的意思,他就是再昏庸也不会自己给自己脑袋上扣这么一个屎盆子,他的真正帝号叫“帝辛”。

  我们查阅历代史书,其中《尚书》中最早记载,出来指责帝辛不仁的是周人,也就是后来取代帝辛的周武王,他是在伐商纣时的檄文上指责帝辛的不仁,大致可解释为以下六点:“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任用同宗兄弟;第三是重用奴隶;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注意,这可是两国交战时为了宣扬正义,鼓舞士气的檄文,按理来说绝对是应该有多少说多少,可是在后世将帝辛宣扬的如何残暴不仁,可是他的死对头周人,在征讨这个‘独夫’的时候,居然只列了这六条就完了,所以说后世关于帝辛残暴的诸多传言其合理性,值得深思。

  关于这一点的论证,近代学者顾颉刚曾经还专门写过一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文章,而且顾颉刚证实,商纣王林林总总的近七十条罪形,是从东周到西汉不断“积累”,层层加码上去的。本来见春秋时期的《尚书》上是六项,到了战国时期增加了二十项,到了西汉时期又增加了二十一项,东晋则又增加了十三项。可见正如顾颉刚先生所猜想的,纣所身负的恶名和所做的恶事是这样经过历史的积年一步步“愈放愈大”和“愈积愈多”的。

  至于周王所列出的纣王的这六条罪状中,也不见的是全部属实的。

  第一,嗜酒,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饮酒在古代是一种很享受的行为,各种史料也都说了,他肯定好酒,这条就认了吧。

  第二,不任用同宗兄弟,这件事恐怕有蹊跷在里面,首先说商纣的哥哥微子,微子其实是商纣上代君主帝乙的长子,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下,所以不能继承王位,而商纣的母亲是正后,所以他继承了王位。这在《史记》中有所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宰,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要这样看来,恐怕商纣当初的继位是有争议的,同时造成皇族内部的分裂和疏远,形成这样不用兄弟的局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商纣这样做是很合理的,可以说是为了不留隐患而使兄弟相残。

  第三,重用奴隶,《左传。昭公七年》也说:“纣为天下逋逃主。”意思是说他想办法招徕吸引外来奴隶,这也是古代奴隶主壮大自己力量的一种手法。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看来,商纣是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新人,是中国古代勇于改革创新的先驱者。

  第四,听信妇言,这一点也是值得商榷,宠信妲己这是肯定的事情,没人怀疑,但是说惟妲己之命是从却有些夸张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是认为他很昏庸,那你就错了,相反的,他还很聪明,《史记》中说他“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里说他,是一个能文能武,聪明善辩且非常自傲的人,如果硬要说妲己,这个年轻的女孩,把这样一个聪颖勇武、才华横溢的君主玩弄于鼓掌之间,使他言听计从,未免有些太高估她了啊!而且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这在近年来已经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扰乱朝政的能力可说是微乎其微。

  第五,信有命在天,列这一条就比较奇怪了,历朝历代有哪个皇帝不信自己是有命在天、真龙转世的?就连武王造反时也是打着顺天应人的旗号。

  第六,不留心祭祀,这一条其实真的是冤枉他了,商朝曾经的确是有过不敬鬼神的传统,并且就在商纣的先王帝武乙时,曾经帝武乙命人做了个假人,起了个名字叫天神,跟他下棋,让别人代‘天神’走,天神输了,就侮辱‘天神’。还用皮革做袋子盛了血,高高挂起来,仰面射‘天神’,戏称为“射天”。

  可这毕竟是商纣爷爷辈的事情了,到了帝乙和纣王这一代,祭祀制度则已经重整并且是相当完备的,这个有后世出土的卜辞为证。

  综上所述,纣王并非人们所说的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宋朝学者李慈铭也认为,仅就史料而言,纣王的主要罪行为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

  为什么说只有这点罪行呢?酒池肉林、炮烙、男女裸逐、千丈鹿台等这些东西不算罪行吗?

  关于酒池肉林、这在奴隶社会是很常见的东西,而且酒池肉林、炮烙在周的文献中根本没有记载,春秋时期也没有,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末年韩非子的《喻老》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为什么之前的文献没有,而到了他这里就能形容的如此生动,令人身临其境一般。

  韩非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据说韩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辩,看过他文章的人,没有不佩服的,李斯当时也自认不如,就是这么一个文章大家,他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会不免只顾激扬文字,“强”词夺理了。很多论据,也多是“想当然耳”。毕竟以他的角度是借此兜售自己的思想,并非是以写史为目的。

  至于男女裸逐其间,先不说战国之前的史料没有记载,就算有这回事,恐怕在当时也不算什么。以后世的目光看来,这种一群男女裸逐可以说是淫荡到令世人无法容忍的。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婚姻的时代,是很合乎情理的。

  《周礼》中有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也就是说在一年的某个特定时节,周的官员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这些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结识性伴侣,就可以同居,而且在婚姻制度并不完善的当时,性伴侣也并不是固定的,到下一个时节又可以寻找新的性伴侣。这在近代的考古中也可以看出来,商周的人大多数都是单墓,说明婚姻制度并不普遍,这和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原始社会时期的习俗,不婚或群婚,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没有结婚这个习俗的。

  就连大禹和涂山氏也是没有办结婚证就同居了,不是不办,是当时根本就没有这码事,以至于到后来《史记》中也有大禹“予不子”的记载,就是说大禹从涂山女手中把孩子抢回来。他也断定不了孩子一定就是他的,因为涂山女也是自由的,可以跟其他的人发生关系。

  所以说周人没有把这种事情作为讨伐纣王的理由是很合乎情理的,因为这在当时社会是很平常的事情,说句玩笑的话,你敢说人家挂起来的肉不是要风干做腊肉的?

  而鹿台之说就更有意思了,最初的史料并没有说鹿台到底有多大,甚至有人说鹿台只是一个地名,但到了后世的史学大家刘向,就把纣王鹿台的面积明确为“大三里,高千尺”,高千尺?摩天大楼吗?而晋朝的皇甫谧写《帝王世纪》的时候,觉得还不过瘾,一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升级到“高千丈”的地步。高千丈?“是要通天吗?

  难怪当时孔子的门生子贡也看不过去,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上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他说纣王的很多罪过并未发生过,都是被后人所加上去的。

  正如李慈铭所说,纣王,这个被称为残暴不仁的昏君,他其实在史料中只杀过王子比干。既然他如后世所说的那么残暴,干麻要做囚箕子、拘押文王这种麻烦事,杀了不就完了嘛。

  《古本竹书纪年》中说:“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囚箕子和杀王子比干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大家要注意了,这三个人,箕子、王子比干、微子,他们不是商纣的叔父就是庶兄,身份可以说是非常特殊,而且历史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比干死的原因,只是说“比干谏而死!”并没有说什么要验什么七窍玲珑心这种无稽之谈。最多也就是因为政见不和,导致的杀比干,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今天不知道,史书中没有详载。

  至于拘押文王的原因,史记中说是因为纣王杀了当时的一个大诸侯九候,以敬天下,文王知道了这件事,怨声载道,被当时另一个崇国的诸侯,叫做虎告密,商纣这才大怒,将文王关了起来,这也是周人后来说他听信小人谗言的主要原因。

  而纣王为什么要杀九候,为什么又要拘文王,这恐怕都是有原因的。

  在当时纣王旗下最大的三个诸侯,也就是的九侯、文王、鄂侯,当时被命列三公,看起来挺风光的,象三大护法似的,其实这三个人的实力都不小,都是有实力和商抗衡的,只是被商纣打败而伏首称臣,这时的形势有点象康熙年间三藩的架势,正所谓万乘之君以防千乘之王,康熙当年就想方设法撤了三藩。

  纣王心里恐怕也是这个想法,他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之前,三个人里其中有两个都曾反叛,就是文王和九候,后来被商纣所伏,尤其是文王,他们之间表面是君臣的关系,其实呢,是有很深的世仇在里面的。

  在此之前商纣的先王文丁曾经杀了文王的父亲季历,后来在商帝乙二年,文王挥师伐商,只是后来失败了。《古本竹书纪年》中所记:“(帝乙)二年,周人伐商”。

  而在近年来出土的卜甲上也有‘用踝商’三字以证实,《甲金字典》认为是“像人跪降献戈状”。说明姬周的确有对商动武、而后缴械投降的记录。

  而且不仅如此,在商纣时期,也就是帝辛二十二年的冬天,曾经在渭水搞了一次大的军事演习,《古本竹书纪年》有载:“帝辛二十二年冬,大蒐于渭。”

  这商纣干麻吃饱没事干,跑那搞什么军事演习?

  渭水流域是什么地方,这是商、周两国的疆界所在,所以这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实际上是演给岐周看的。商纣的目的,显然是说以商之强大,尚不是你们所能抗衡的,所以也不要妄存斟商之意。

  军事演习是二十二年冬天开始的,到了二十三年,就有了“囚西伯于羑里。”从年限来推测,文王很可能就是这次军事演习中已经被囚禁了起来。

  这件事在《周易》中也有记载,《周易》正是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所做,见于《震》篇:“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所以不难看出,商纣之所以囚而不杀,是有他的政治原因的,那就是把文王囚禁起来,做为人质。毕竟商、周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而且据说当时周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商纣,《论语。泰伯》中说周当时是“三分天下已得其二。”虽然可能没有写的三分已得其二这么夸张,恐怕也相去不远,否则怎么会吹此空穴之风。这你想啊,你周人这么坐大了,这还让商纣怎么睡得着,所以先关起来牵制住吧。

  直到六年后才把文王放回故里,这一年文王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了,古人活到八十五岁,可谓是老之极矣,但是文王的心还不老,来年春天就率旗下的各路诸侯到入贡,表示臣服,但是入贡后的第二年就开始练兵于毕,又拜吕尚为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姜子牙,这在《古本竹书纪年》有载“(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这样看来,周人图商,可以说是筹划多年,所以文王从此“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而又默默的壮大自己,这正如他流传于后世著名的战略思想“以杞包瓜”,正如杞树长大了,原先与杞树同园的瓜就会枯死一样,这可见于《遘。九五》。

  这样看来,在文王眼中,殷商还暂时不是那时的周所能征服的,毕竟商纣有着强大的军队,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兵器,甚至还有一支强力军种“象队”,这在《吕氏春秋。古乐》有记“商人服象为虐东夷。”

  提到东夷就不能不说商纣的功绩了,实际上商纣确实是位战功显赫有能力的君主,在其先王的时候姬周反叛、九侯反叛,东夷来犯,先王还曾经率军讨伐过东夷,却失败了,殷商数朝衰败,到商纣临位的时候可说是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可就是这样,商纣硬是将九候和姬周打败,使其臣服,又率军讨伐东夷,并且获胜,带回了东夷人方君主的头颅。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场大战,令商纣实力大减,在近年来发掘出来的卜辞中我们发现商纣讨伐一次东夷人方需要200天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虽然最后商纣带回了人方伯的头颅,但是对商的军力和国力都是极为耗损的,因此《左传》中是这样说的:“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前有姬周虎视耽耽,后有克东夷而损其身,这还不算完,又有一个被后世认为是周灭商的最大功臣出现了,他就是胶鬲,也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举于鱼盐之中”的主人公。

  传说胶鬲当时居于商,获利于鱼盐,但是有一次无意中的机会被来商的文王发现,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向商纣举荐他,后来做了商的官员,同样也成为了文王放在商纣身边的一枚棋子,和当初成汤灭夏的伊尹诚为相似,于是继“伊尹比而亡夏”之后,就有了“胶鬲比而亡殷。”出自《国语》。

  《国语》中说“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这里居然同时提到了妲己和胶鬲是亡殷的主因,是他们二人朋比为奸吗?其他史书却再也没有提起过,令人遐想多多。

  其实除了胶鬲以外,还有一个人参加了这次叛商的大业,他就是商纣的哥哥微子,也正是当初因为母亲不是正宫而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帝乙的长子。

  《吕氏春秋。诚廉》篇说,微子与周大臣召公歃血为盟于共头山,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守殷常祀以及相奉桑林,私有孟渚之利。至于说誓盟的目的是什么,没有记载,但是从周人许诺了微子世代长侯继之,并奉有桑林之祀,私有孟诸之利这些来看,那他是不是也要做些什么呢?

  《荀子。成相》中载:“纣卒易向,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于宋。”细绎文义,牧野之战中,纣王的军队投降,反戈击纣,微子启便下车而降,说明其与武王合谋之事成功,武王称赞他,并且给他封邦建国。

  这么说来微子参与助周伐纣,恐怕不假,近年来陕西出土的铜器铭文,其中的史墙盘铭云:“青(静)幽高祖,才(在)微灵处。雩武王既殷,微史(使)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于周卑处。”

  关于这段话,近代学者赵诚在《墙盘铭文补释》中是这么解释的“微氏高祖早在文王时代就已暗地归周,所以生前‘在微灵处’,死后遵为‘静幽’,以示安安静静地呆着,像五体投地那样地臣服于周。不仅没有以军队助纣反周,还可能有过保卫文王或周国的业绩,建立过功勋,所以称得上是周王朝的得力辅助,上帝赐给文王的大屏。从这种意义上才能理解‘静幽高祖’是周王朝的有功之臣,当然值得称道。”

  《尚书。牧誓》中也提到过助周伐纣的八国中有微国,正是有了微子和胶鬲这二人,才有了《盐铁论。相刺》中说的:“纣之时,内有微、箕二子,外有胶鬲、棘子,故其不能存。”这里把商纣之亡归罪在这几人身上,恐怕也不无道理。

  所以商纣的灭亡,就是怎么排也排不到妲己身上,但是所有的脏水就是一个劲的往她身上泼,是要警示什么,还是要掩饰什么,只有散播谣言,颠倒是非的人自己心里知道了。

  两人的结果是:《史记。殷本纪》:斩纣王之头,接着就是“杀妲己。

  殷商之覆灭到底是姬周复仇,‘以杞包瓜’的思想、筹谋多年?

  还是因为本身商纣即位非长子的不合理,而埋下的祸根,毕竟数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想真正还原历史风貌,仅凭几本争议辈出的史书文字,和为数不多的出土器皿做佐证,这有困难。

  予胜者以高歌,给失败者以污蔑,希望以后能出土更有证明力的史料,澄清岁月的尘埃,还历史以真相。

  查了这么多,写了这么久,希望得到我的第一枚精华





 

 
     
妲己并非蛇蝎女,商纣也并非那么昏庸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