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穆夫人:卫国的拯救者
《诗经》里有一首诗《载驰》,是许国穆公的夫人写的。许穆夫人的娘家是卫国。卫国是一个小国,饱经忧患。卫国的国都原来在黄河的北边,由于狄人的屡次侵犯,和强大的晋国的逼近,不断地迁移,迁到了黄河南边。再加上历代国君的荒淫,事端频起,内患无期,国家越来越弱,越弱就越被人侵凌,越被人侵凌,那些国君就越无斗志,于是玩物丧志,沉迷红颜。
到卫懿公的时候,国家更是被狄人打得一败涂地,君亡国破。
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再一次发动了侵卫战争。这时候,国内的形势是如何呢?
卫懿公别的爱好没听说,听说就好个养鹤。后宫里,朝廷上,到处都是姿态悠洋的白鹤,把个国都点缀得仙境神居。不时地,卫懿公还会让白鹤站在大夫坐的车子里。那里,车子是分级别的,国君坐的,大夫坐的,士人坐的,都各有等级,看车子行在街上,就知道里面坐着的人的身份。鹤子坐在大夫的车上,自然这些鹤子也就是大夫级别的,和各个大夫平起平坐,受着大夫的礼仪。
这下好了,战争迫在眉睫,卫懿公召集战士准备抗击狄人。没想到,战士们说:“让白鹤去和狄人打战吧,那些鹤其实是享有国家奉禄和官位,我们这些人连奉禄和官位都没有,打什么仗呢!”
卫懿公没有办法,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这命还是他自己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国家被玩得一穷二白,就剩下他一条命了。卫懿公还算有点血气,决定亲自带领部队迎击侵略者。这下战士们也没话说了,国君都亲自上阵了,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再说,真的让狄人打进来,老百姓就要遭殃。
卫国穷到什么程度呢?看看卫懿公出征前的安排就知道了:他把玉佩交给大夫石祁子,把箭交给宁庄子,-----先要说明一下,这些玉佩和箭都是他自己的,玉佩是供他家里购物用的,箭是他平时狩猎用的。他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后,说:“用这些东西去赞助国家,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要用。”看来他还是舍不得捐出自己的这些东西的,实在是国家没钱了,再说国家的钱也是自己搞空的,基本上都花到养鹤上去了。
他捐出这些物,可能是想自己带个头,让别的人也把自家的东西捐出来,赞助国家。他还做得很彻底,让夫人把绣衣也拿出来,吩咐她说:“你要听石祁子和宁庄子这两位守将的话,到时他们可能钱不够,需要你的这些绣衣,你就交给他们,可心卖些钱给国家用。”
卫懿公在荧泽与敌人相遇,战争就这样打起来。那些勉强上阵的战士哪有斗志啊,一交锋,全败了。一般情况下,战争一旦不利,国君就应该把旗帜放倒隐藏起来,以免成为敌人的目标。可是卫懿公不肯这样做,他可能是刻意求死。果然,卫懿公被狄人打死了。敌人进入卫国的国都,紧跟着追击逃散的卫国士兵,在黄河边上把他们赶上了,卫兵自然毫无抵抗的力量和斗志,被杀的杀,被俘虏的俘虏,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正在这危急关头,宋桓公带领自己的军队在黄河边阻击狄人,指挥散乱的卫人登上船,保护着余下的卫人渡过了黄河,并按照协议,把他们带到曹国境内,由蓸公安置。同时,齐国的桓公也派公子无亏率战车三百辆、带甲的战士三千人守卫被安置在曹境的卫人,免得他们被狄人再次杀戮。
宋、齐两个大国为什么会对将亡的卫国施以援手呢?
这得从许穆夫人说起。
卫国是许穆夫人的娘家,也即是她的故国。这
她的身世有点复杂,甚至不怎么光彩。
当初,卫宣公死后,卫惠公即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他是齐国人扶持起来的,其实是个傀儡。齐国人为了让齐国的血统在卫国源远流长,巩固齐国和卫国的关系,强迫一个叫昭伯的人与宣公的妻子通奸。
宣公的夫人宣姜是齐国王室的女儿。
昭伯自然是不愿做这违背礼仪的事,齐国人强迫他与宣姜发生了关系。之后,宣姜连着生下了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虽然是卫宣公的夫人,但在与昭伯发生关系后,身份就有些复杂了。如果昭伯是个上门女婿,那么宣姜就还可以保留着宣公夫人的身份,还是前国君妻子,若是她下嫁给昭伯的话,这个身份自然是消失了。但是后一种情况在齐国来说,应该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齐国人是为了保存卫国王室的齐国血统,不可能让宣姜下嫁。
昭伯的地位也不会低的,可能是宣公的弟弟或哥哥。
如果宣姜保留了宣公夫人的身份,那么,昭伯从宣姜所生的儿女就是王室的后代。许穆夫人的身份也是很高的。但毕竟,她的出生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虽然如此,宣姜这回生的儿女可是为她挣了脸面。
宣姜本来是卫宣公(卫宣公就是卫州吁被石碏险恶后所立的国君)为自己的儿子娶的媳妇,他看到这个媳妇出奇的美,就让她做了自己的夫人。宣姜与宣公生了儿子寿和朔。宣姜想立自己的儿子朔做太子,就与朔一起设计陷害前太子急,这个急是宣公与另一个女人通奸所生的。------由此可见卫国的王室是何等的荒淫和混乱。
他们的计划被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寿知道了,寿心中有气,因为母亲立朔而不立他,他妒忌,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公子急。这样就引来了一场宫廷内乱,急和寿都死于内乱,朔也在卫国站立不住,跑到母亲的娘家齐国去了,自然,国君被别人做了。
直到后来,朔才在齐国人的帮助下做了国君,这就是卫惠公。
后来,许穆夫人的姐姐成了宋国桓公的夫人,她自己则远嫁一个小国许国,成为穆公新臣的夫人。
许穆夫人出嫁后,一直关注着自己多灾多难的故国。当听到狄人大举进攻卫国的消息的时候,她坐不住了。
她本是个诗人,写了不少诗,诗经里就选辑了她的两首诗,可见她的诗作不少,而且在当时很有名,广为流传。听到一场重大的灾难又将降临到故国,她心急如焚,放下了笔,开始为拯救故国奔忙。
由于她是穆公的夫人,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都会牵涉到国家的利益。许国和卫国一样,也是一个饱受欺凌的小国,国都多次被迫迁移。自身尚且难保,哪里还顾得了别人呢,虽然卫国是你的故国,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你再也不是卫国人了,去管卫国做什么?弄不好还会引火上身,危及到许国。还是坐在闺房里好好写你的诗吧!
她还没行动,就遭到了许国朝廷的大夫们的拦阻和劝告。
许穆夫人分析了国际形势,以及卫国的形势,认为这一次卫国会遭到灭顶之灾,她哪里还坐得住。
她向自己的丈夫和大夫们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尽力争取他们大多数人的支持。
她的核心计划是争取大国对卫国的支持。
大家反对说:“你凭什么让大国支持小小的破旧不堪的卫国?你能让大国从卫国得到什么利益?如果他们得不到利益,又凭什么冒着风险,破财倾力支持卫国?
她分析道:狄人不仅仅是卫国的敌人,也是整个中原的敌人。狄人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他的志向大得很,他是想掠夺吞并所有的中原国家。他们先攻打卫国,因为卫国是狄人的邻国,正好成了中原的门户,一旦卫国被灭亡,等于整个中原的门户被打开。卫国灭亡之后,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从这样看来,支援卫国,就正一种正义的行为,一个国家有了正义的名誉,这就是无上的利益,是任何财力也的。
所以找大国,是因为这种正义的名誉是他们最需要的,他们要的不是财力和人力,因为这些东西他们都有,他们也拿得出。
经过这样一分析,大多数大臣都表示理解并支持她的想法,但总有那么些顽固而狭隘的国家主义者和胆怯者依然对她的行动进行阻挠。
许穆夫人首先要去的国家是宋桓公领导的强大的宋国,宋国一度成为各路诸侯的盟主,再说宋桓公夫人是她的姐姐。她借着探亲的名义来到宋国,开始对宋桓公和桓公的大臣们朝廷游说,让他们支援卫国。
到宋国的时候,战争已经在荧泽打响,负面的消息不断地向许穆夫人传来,她抓紧时间和机会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在姐姐的帮助下,说服姐夫宋桓公,宋桓公认同了许穆夫人的分析,并马上派出军队和船只渡过黄河,去支援卫国。不想,卫国已经失败,卫懿公已经战死,他所能做的就是把余剩的卫国人接过了黄河,就近送到曹国境内暂时安置,这是宋桓公利用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结果。
许穆夫人马不停蹄地赶到齐国,这是她母亲宣姜的娘家,也是她的亲戚。齐桓公听了许穆夫人的分析,同样也认同了。这时,一个痛苦的消息传到齐国,卫国已经灭亡,齐桓公认为没有必要再出兵了。
许穆夫人听到卫懿公战死的消息,大哭了一场,听说姐夫的军队把剩下的卫人接过了黄河,并稳妥地安置在曹国,欣慰之余,她并不放心。曹国接纳了卫国战败人员,肯定会气急败坏地攻打曹国,虽然姐夫的军队还驻扎在那儿,并不怕狄人,但如果齐桓再派一支军队过去,就会对狄人产生强大的震慑力,狄人就会放弃攻打曹国,这样既保卫了曹国,又使卫国的余民免除了追杀。
她仍然去请求齐桓公出兵,让军队在曹国驻扎。齐桓公本来就答应出兵的,何况这次出兵不用流血牺牲,还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何乐而不为?于是齐桓公派出了强大的车兵和甲士进驻曹国,以保护卫人。
由宋桓公接济到到曹国的卫国遗民共有730人,再加上从别的地方来到曹国的卫人5000人,卫国的余民将近6000人,由许穆夫人的大哥戴公领导着。不久,戴公去世,许穆夫人的小哥与齐国进驻曹国的军队一起来到卫人的居点,继续领导着卫人,谋求复国的事宜。
文公果然不负重望,带领着卫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在他即位的时候,只有战车三十辆,到来年,就拥有了战车三百辆,有了自卫的能力。
许穆公夫人感到复国有望,异常欣慰。
拯救卫国者,乃许穆夫人也。
古人说:诗言志。我们已经知道了许穆夫人的外交能力,读者可以从诗经中欣赏一下许穆夫人写的诗,顺便从诗中领会她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