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复国失败后的殷商遗民
古都朝歌研究

 

   

 

 

商都研究 - 武庚复国失败后的殷商遗民
武庚复国失败后的殷商遗民
 
作者:宋英泽   加入时间:2009-11-26 18:57:54

武庚复国失败后的殷商遗民   
  
河南省商宋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 宋 英 泽   

       公元前1046年,西伯姬昌[1]之子姬发[2]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3]之子武庚[4]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5]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6]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鄘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 (见《史记·周本纪》)。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7]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8]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9],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秦、齐、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10],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11],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封康叔[12]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13];封伯禽[14]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15] 。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为了安定殷侯,成王封武庚禄父的伯父微子[16]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随同微子前往宋国的殷商遗民忠于朝政,以国为荣,以“宋”为姓,于是就有了宋姓。周公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把武丁[17]之子子宋[18]的古宋国﹙今河北省赵县﹚封于微仲[19]之子宋公稽,为宋公,以奉先祀。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把古宋国南迁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认祖归宗。宋国同为宋姓,人人共尊一祖,微子是宋姓始祖,商丘是宋氏祖地。这即是“天下宋氏是一家”和“天下宋氏源于商”之缘故。
      武庚因复国失败被杀后,其后裔不忘宗祖,有少许留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附近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因逃难分支到今河南省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山东省临沂、郯城;山西省河曲、陕西省柞水、大荔以及江苏省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海外,到了扶桑国(今墨西哥)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见《人民日报》1981年12月25日),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了五洲四海。
      《通志·氏族略》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由于微子是纣辛的庶兄,武庚的伯父,同为“子姓”[20]商之后裔,故有“殷宋一家”之说。自武庚复国失败被杀、微子立“宋国”、称“宋公”之后,殷商遗民便成为华夏民族由子姓最早分流而成的宋姓、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同时以宋姓(也有以殷宋)、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命名的村庄、营寨、集镇、城市、山川、河流等开始出现。 
      由子姓分流的宋姓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因避讳、逃难等原因改成了宋姓。如五代时辰州(在今湖南省邵阳、怀化地区西部)的蛮酋[21]人改姓为宋、北宋时西夏党项[22]族改姓为宋、明代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为宋一诚、清朝时贵阳府有得宋姓于元朝的土司[23]、满洲[24]八旗[25]嵩佳氏改姓为宋,这些均为少数民族改姓;还有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族人被迫使用日本的冈田、本田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用宋姓等。也有因名门望族而取先辈之名或字另立姓氏的,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儒家圣人孔子的六世祖,“孔子之先,宋之后也”﹙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所以有“孔宋同源”之说。今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满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而殷姓在先秦时由于“殷”与“衣”古音同,遂有殷姓成为衣姓;北齐时因忌讳废帝高殷,由殷姓改为汤姓;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讳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由殷姓改为商姓、汤姓、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音佳氏改为殷姓等等。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殷姓。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历时两年,对中国人的姓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并于2006年1月10日由新华社公布调查结果。两年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共获得姓氏4100个,新的《百家姓》顺序新鲜出炉。殷商遗民中由子姓分流而出的宋姓人口现约1120万,占我国总人口的0.81%;居当今中国百家大姓第23位。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则排列在100位之后。
      从古到今,散居谋生的殷商后人遍布全国和世界多国及地区,她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为构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平世界,为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代有伟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英名者数不胜数。
--------------------------------------------------------------------------------

[1] 姬昌:姓姬,名昌。商朝时西方诸侯之长,因称西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谥号文王,亦称周文王。
[2] 姬发:姬昌之子,名发。公元前1046年立西周而代商,谥号武王,亦称周武王。
[3] 纣辛:商帝乙之子,名受。商朝最后一个国君,对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过一定贡献。注:“商纣、殷纣、帝辛、殷辛皆为受也”。
[4] 武庚:商帝辛之子,名禄父。周武王姬发立武庚以守商祀,封商旧都朝歌为殷都。姬发死,姬旦摄政,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三监挟武庚参加叛战。武庚在众多诸侯国的支持下乘机复国,后因失败被姬旦诛杀。
[5] 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商朝四代帝都。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禄父,以守商祀,封商旧都朝歌为殷都。
[6] 三叔:姬发之弟姬鲜初封于管国(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姬度初封于蔡国(原在今河南省安阳殷墟一带。后周成王姬诵封姬度之子姬胡﹙即蔡仲)立蔡国,亦系姬度的流放地,在今河南省上蔡县,以奉姬度之祀)、姬处初封于霍国(今山西省霍县南),此三兄弟因被称为管叔、蔡叔、霍叔,并称“三叔。”后被称为“三监”。
[7] 诰命:朝廷颁布的命令。
[8] 伐智:向人夸耀自己的才智。
[9] 三监: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为防止亲商诸侯和商民反叛,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殷都朝歌周围的卫、鄘、邶三国,以监视武庚和商民。因此,“三叔”后来又称“三监”。
[10]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11] 洛邑:周都邑名,也作雒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水北岸及瀍水两岸。
[12] 康叔:姬发弟,名封,初封于康,故称康叔。姬旦诛武庚,分殷商遗民,封康叔于卫(见《史记·卫康叔世家》)。
[13] 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等七个氏族(见《左传·定公四年》)。
[14] 伯禽:周公姬旦的儿子,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15] 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等六个氏族(见《左传·定公四年》)
[16] 微子:商帝乙之子,纣辛庶兄,名启。殷之三仁,受封于宋,为宋姓始祖(见《史记·宋微子世家》)。
[17] 武丁:商帝小乙子,立帝后用傅说为相,勤修政事,国势强盛,在位59年,死后称高宗(见《史记·殷本纪第三》)。
[18] 子宋:商帝武丁子,封于宋﹙在今河北省赵县﹚,伯爵侯国,亦为古宋国。姬旦平三监反叛后,封古宋国于微仲衍之子宋公稽,为宋公,以奉先祀。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把古宋国南迁至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认祖归宗。
[19] 微仲:商帝乙次子,名衍。微子之弟,纣辛庶兄。
[20] 子姓:同姓。《国语·楚》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注:“子姓,众同姓也。”
[21] 蛮酋:我国古代称南方民族为蛮酋。
[22] 党项:我国古民族羌族的一支,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内蒙古和宁夏地区。
[23] 土司:官名,元朝始置,用于授给西南、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
[24] 满洲:我国少数民族满族的旧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25] 八旗:清代军队的单位建制分八旗,每旗又分满洲、蒙古、汉军等旗。

,



 

 
     
武庚复国失败后的殷商遗民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