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纣都朝歌的商人庙祭甲骨
田 涛
1977年,在陕西歧山凤雏建筑基址西厢二号窖穴H11,H31出土了大批甲骨。这两个窖穴共出土甲骨17.275片,其中有字甲骨为279片,共903字,合文12个。1982年5月,周原凤雏H11、H31有字甲骨全部公布后,学者们对其中绝大部分为周人所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而涉及商王宗庙名的祭祀商人祖先的所谓“庙祭甲骨”,如H11:(一、图13)、H11:84(七、图12)、H11:112(四七、图9)、H11:82(四0、图14)、H11:237(一八一、图10)、H11:174(四六、图8)、H11:168+268(一六一、图11),则认为是“商王朝物”(见王宇信《甲骨学通论》)P429。以下简称(《通论》)。王宇信同志并说:“周原凤雏出土的庙祭甲骨H11:1(一、图13)是确定无疑的帝辛时物”(《通论》P.429)。它是对“周武王第一次”‘东观兵,至于孟津’,或二年后‘以东伐纣’的时候,商纣王闻讯于癸巳日在其父帝乙宗庙是占卜,并对英武的先王成汤举行祭祀,希望这位战神能对平定周人叛乱予以保佑”,这一史物的补充;而“帝乙时期的H11:112(四七、图9)、H11:82(四O、图14)、H11:84(七、图12)等庙祭甲骨和有关用“胄”的刻辞,即H11:237(一八三、图10)、H11:174(四六、图8)、H11:168+268(一六一、图11)等片”,则再现了“帝乙二年,周人(文王)伐商。商王帝乙闻讯后,连忙在“文武丁”(即文丁)的宗庙里举行祭祀先王大甲及文丁的典礼 ,祈求这些能征善战先王遥在天之灵保佑征伐周方伯的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战争史迹(以上见《通论》P.434)。王宇信同志并分析上述庙祭甲骨,是在帝纣王时代或武王灭商后被带至周原的(《通论》P425)。“其时代应为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与周文王(包括灭商前的周武王)基本同时”(《通论》P.429) 根据王宇信同志所说,上述七片庙祭甲骨,除H11:1(一、13)为帝辛卜辞外,其余六片皆为帝乙卜辞,而其时代为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我们且不说王宇信同志对这些庙祭甲骨背景的分析,是不是全都是正确的,且说这几片从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果真属于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吗?换句话说,这几片庙祭甲骨,果真来自殷都北蒙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几片庙祭甲骨,它们既是在商纣王时代,或是在武王灭商后被带至周原的,那么,它们应都来自纣都。那么,当时的纣都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且看李学勤先生是怎样说的? 《左传》定公四年载卫祝佗述卫国初封,“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史记·卫康叔世家》则云周公“以武庚 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所谓“殷墟”,“商墟”,指商朝的旧都。《卫世家》前文说:“武王已克服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可知纣都即武庚所居,康叔所封,其地在河、淇之间,这与朝歌位置相符。《逸周书·作洛》也说“俾康叔宅于殷”。“殷”即上述“殷墟”,不烦多说。 (见本书《序》) 可证纣都是朝歌的。正因为纣都朝歌,所以武王伐纣,攻的是朝歌;“武王至商国”,《史记·正义》释“谓至朝歌”。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于纣京师;武庚畔周,周公东征,征的又是朝歌。武庚被灭,成王封康叔于殷墟,殷墟即朝歌。其实商纣之时,殷都北蒙早已成为一片荒列人烟的废墟,这就是武王克商,九鼎迁自朝歌,不迁自北蒙的原因。如《竹书》所说,纣都果在北蒙,牧野兵败,纣王为什么不退守王城,而却撤兵鹿台?武王攻克朝歌。为什么不进军北蒙,而却撤兵西归?因为纣都在朝歌。所以陕西周原出土的庙祭甲骨,只能来自朝歌,而不可能来自北蒙。尽管多年来学者们在安阳殷墟没有发现的帝辛卜辞,如今在陕西周原发现了它;但它也只能来自朝歌。不可能来自北蒙。因而我们说在陕西周原出土的H11:1(一、13)帝辛卜辞,是从朝歌带至周原的。其余六片庙祭甲骨,如果真是帝乙二年,周人伐商,帝乙求其祖先保佑的卜辞,它也是帝乙徙都朝歌时由北蒙带至朝歌,后又由朝歌被带至周原的。 因而我们说陕西岐山凤雏出土的庙祭甲骨。是来自纣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而不是来自殷都北蒙(今安阳殷墟),它的时代不属于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从而又一次证明纣都在朝歌,而不是如《竹书》所说纣都在蒙;又一次证明了《竹书》“更不徙都”说是错误的,是不足信的。
选自--田涛《纣都朝歌》19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