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山史话
古都朝歌研究

 

   

 

 

淇史钩沉 - 云梦山史话
云梦山史话
 
作者:贾振君  加入时间:2009-11-26 18:57:12

云梦山史话

贾振君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南15公里的太行山东麓,主峰584.5米。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险奇秀幽。北侧建有玉帝殿、上圣庙、三清殿、鬼谷祠,楼台亭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素有“云梦”仙境之称。游览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一
  从空中俯视,九道蜿蜒的山梁似九条神龙从天而降,在云梦山聚首,人称“九龙聚江”。2000多年前,纵横家鼻祖鬼谷子选址于此隐居并创办军校,正是看准了这里的灵气和玄妙。
  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期卫国朝歌邑(今淇县)王庄村人。他天生聪颖过人,学习勤奋,早年远到楚国求学,广交四海朋友,精通文韬武略。世事的凶险、诸侯的倾轧、跋涉的艰辛,使他认识到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必须富国强兵,扶持正义,战胜邪恶。于是,晚年,他来到云梦山隐居并创办了中华第一古军校———战国军庠,著有《鬼谷子》十四篇传世。传说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尉缭、徐福等名家皆出自其门下。
  “出水帘跨扶青牛,执拐仗驾起祥云”。鬼谷先生经常乘牛车出入于水帘洞聚徒讲学。舍身台前,他考验弟子的勇气和虔诚。映瑞池旁,留下他传艺授武的身影。太阳洞里,他带领徒儿观星象、看日出,探索星转斗移的奥秘。演兵岭上,他与学生孙膑、庞涓纵横驰骋,摆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五里鬼谷,鳌背峙嶂,气势磅礴,万壑争流,阴风习习,幽气深深,每当先生结束了一天的执教就居住于此。北桃园,绿草茵茵,骏马秋风,大漠风光,异域之美。每年春季,他率弟子栽植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蝶飞蜂舞,馨香漫溢。南桃园,他令苏秦、张仪专练各种说服之术。在十四处石屋中,相互游说,合纵连横,造就了出辞吐辩,万口莫当,身负六国之印的栋梁之才。
  “演兵岭藏天下阵法,云梦山聚五洲风雷。”鬼谷先生带领弟子们,在方圆10平方公里的云梦山顶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史诗,培养了一批叱咤风云、出将入相的旷世奇才,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的“飞钳”、“内建”、“揣摩”等智谋与技巧,甚至远远波及到此后的几千年,被应用到内政、外交、军事、公关等许多领域。云梦山也度过了她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二
  鬼谷子之后,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不少诗章、摩崖题记和碑刻。唐代的甄济和明代的水木氏在此隐居多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将士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甄济,字孟成。据《新唐书·卓行传》载:“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优其仁,环山不敢畋渔。”安禄山至卫至谒山中,济不得已起,安禄山谋反,济归旧庐。安禄山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济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侍之”。甄济在历史动乱中保持高尚节操,为后人景仰。明代大诗人、著名的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曾赋诗《青岩山》赞曰:“青岩山,甄济郎,高风不可攀,禄山使者封刀还。入东京,见黄盖,帝勒伪官阶下拜……”
  淇县摘心台公园有一通“扯淡碑”,碑铭曰:“翁燕人,水木氏,泰极仙翁,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水木氏何许人也?他访道云梦山的居心何在?联系明末甲申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吊死煤山、明朝灭亡的大事件不难推断,水木氏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才到云梦山这个世外桃源栖身,伺机东山再起,尽管他活了140多岁高寿,也不曾把前进的车轮倒转半圈,最后发出绝望的哀鸣。
  云梦山上有许多摩崖题记,由于石质的原故,多数已无法辨认,现可辨认的距今年代最久的刻石是元代王恽的碑文:“徘徊读尽摩崖记,却笑无能继后踪。”从王恽的诗看,当时青岩山上应有许多摩崖题记,或许他看到了唐代甄济留下的笔迹,或许还有更早的遗存。
  王恽在碑文中还提到:“至元之祀,全真学者李志和践处石磕,以修复为己任,重构玉帝殿。”清代何士琦也提到:“见一羽流,案写黄庭,神气清幻,光彩焕发,心大异之曰:‘此非天台,刘晨何以在此?’童子对曰:‘此非刘晨,乃吾师玉环子也。’”依这些记载来看,这里也曾是道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证明,早在元代以前已有玉帝殿。明代嘉靖年间碑文记载:“虽齐、鲁、燕、赵、三晋之民,慕其威灵,跻跻跄跄伏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云梦山在很早以前就有传统的香会,香会有很多独到之处,明代的李先竹在碑文中写道:“虽名香会,而实有古先王亲睦之遗风焉。”
  清代何士琦在《云梦山游记》中对这里的秋景写道:“林木茂密、野桃垂垂、山椒离离……稍进里许,涧水流澌湛清,漾碧中结茅亭。菡萏开鲜,修竹舞翠。则非后尘凡境矣!”可见在清代这里的景色更加幽深秀丽。
  云梦山虽历经政权的更迭、时代的变迁、风霜的剥蚀,却较好地保存下来,久盛不衰。


                                         三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20世纪。自3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淇地历经战乱,加上“千年浩劫”,云梦山遭到严重破坏,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进入80年代中期,淇县县委、县政府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1984年成立了淇县修复云梦山社会赞助管委会,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发展模式,抢救历史文化遗产,加快景区的开发建设,云梦山迎来了她的春天。
  1994年政府筹资300万元,修通了云梦山20公里盘山公路,改变了云梦山“自古小峰门、手扒窝两条道,没有向导摸不着”的状况。同年又架通了云梦山高压输电线路。1995年组织了10万大军绿化太行山大会战。1998年,云梦山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森林公园”。1999年完成了景区的通讯设施配套建设。2000年云梦山被命名为“河南省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并顺利通过了全国AAA级风景区的验收。2002年投资1000多万元用以云梦山、南北桃园的开发建设。淇县还于1994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鬼谷子学术研讨会”,2001年又召开了“云梦山与纵横家鬼谷子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云梦山名声鹊起。
  朝歌人并未沉醉于成绩,他们把目标瞄得更高、更远。县委、县政府登高望远,立足于资源优势和特点,着眼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全方位、多媒体、深层次地展开促销攻势,打响了旅游品牌,实现了“云梦上星”、“鬼谷出山”的方略,正奋力向全国AAAA级景区迈进,使云梦山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景区焕发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云梦山步入了一个全面鼎盛的时期。
  云梦山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她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鹤壁日报2003/5/30/4版]




 

 
     
云梦山史话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