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虽去犹复还----荆轲生平简介
古都朝歌研究

 

   

 

 

朝歌人物 - 壮士虽去犹复还----荆轲生平简介
壮士虽去犹复还----荆轲生平简介
 
作者:李清堂  加入时间:2009-11-24 17:05:33

  壮士虽去犹复还

----荆轲生平简介

李清堂

    提起“图穷而匕首见”这一成语典故,人们不禁会想起荆轲刺秦王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的,荆轲被秦王体解至今已二千二百余年,可谁曾问过义士生前居于何地,死后葬于那乡?
    荆轲旧居、荆轲墓冢均在古城淇县。《淇县志》皆有记载。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今淇县)。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7年。《淇县志》记载: “荆轲旧居,在县南,战国时常居于此。盖因年代久远,具体不详。但古朝歌为卫国国都,居此无疑。”
    荆钶自幼刻苦好学,习文演武,智勇双全,卫人谓之庆卿。游历蒸国,燕人叫他荆卿,亦称荆叔。燕太子丹闻荆轲贤勇,筵为贵宾,尊为上卿。公元前22了年,太子丹遣其入亲,刺秦始皇报旧仇。荆轲携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人头和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作为献给秦王的礼物。借献图想刺杀秦王。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遂遭体解以殉,葬于朝歌邑。
    据《朝歌乡志》记云:“荆轲墓冢,在城南三里许,折胫河北岸。轲为淇人,刺秦王失败后,淇地人重义行,乃收其尸埋于此。”在县南三里许之南坛(即观音堂),庙墙上嵌以石碑,记有“荆轲墓冢在庙南”字样。民国十八年,淇县师范学校校长李道三,曾盗此冢。内有水,颇寒冷,于其内-获古剑一柄。剑长三尺,绿色斑剥,寒光逼人。
    此墓冢上尖下方,呈金字塔形。高两丈许,九平方丈。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此冢已被挖平,仅存遗址。




 

 
     
壮士虽去犹复还----荆轲生平简介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